中国己内酰胺新建或者扩建装置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★,且大都配套建有下游锦纶6生产装置,这将进一步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匹配程度。中国己内酰胺生产能力过剩将是未来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2023年,上海市是最大的出口省市★,出口量约占总出口量的71★.48%,同比增长约98.97%;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70.63%,同比增长约87★.13%;其次是河北省,出口量约占总出口量的16.33%,同比增长约355.77%★;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16★.21%★,同比增长约336.92%。2022~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主要出口省市区见表7★。
福建申远新材料是中国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厂家,2023年的生产能力为80.0万吨/年,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1★.78%;其次是中石化湖南石化,生产能力为60.0万吨/年,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.84%;再次是福建永荣科技,生产能力为58★.0万吨/年,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.54%。
为此★,今后应该理性扩能,合理布局,避免无序竞争;积极开发新的生产技术★,生产高品质产品,减少同质化产品之间的竞争,满足国内需求★,减少对外进口量;延伸产业链★,上下游一体化发展;提高产品质量,积极扩大出口,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。
2020年,河南平煤神马尼龙科技20.0万吨/年和福建永荣科技8★.0万吨/年装置先后建成投产★;
进入2023年★,除了1月之外★,2~8月市场价格相对稳定★,在12200~12900元/t之间波动★,9~12月在13000~13500元/t之间波动★,全年平均价格为12633元/吨★,同比下降约3.62%★,其中最高价格为9月的13500元/t★,最低价格为1月的11500元/t,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之间的差值为2000元/t。
己内酰胺(CPL)是以苯为基础原料★,采用氨肟化法(HAO)或磷酸羟胺法(HPO)生产的一种化工产品★,主要用作生产锦纶6的原料。农业上己内酰胺可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,在促进作物生长★、提高产量和品质、防治病害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显示出显著的效果。
2023年,俄罗斯是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家★,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97★.38%★,同比增长约111.05%★;进口额约占进口总额的97.39%,同比增长约87.28%。2022~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主要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见表2。
截至到2023年12月底,中国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达到679.0万吨/年★。
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方法有苯法和甲苯法。其中甲苯法是意大利SNIA公司的专利技术;苯法工艺路线占据我国己内酰胺生产的主导地位★,包含环己酮制备、环己酮肟制备及己内酰胺制备3个主要工艺过程,具体工艺为氨肟化法(HAO)和磷酸羟胺法(HPO)。
2023年★,向中国台湾的出口量最大★,约占总出口量的27.44%★,同比增长约72.84%;出口额为3960★.96万美元,约占出口总额的25.90%,同比增长约62.86%;其次是韩国★,出口量约占总出口量的25.92%,同比增长约40.26%;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26★.84%,同比增长约32.31%★;再次是印度★,出口量约占总出口量的16.98%,同比增长约755.14%★;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17.47%,同比增长约712.44%。2022~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见表6。
2023年,中国己内酰胺的表观消费量为497.95万吨,同比增长约16.68%★。相应产品自给率为98.81%,同比下降约0.30%。中国己内酰胺的消费领域比较单一,其中约98%用于生产锦纶6。
近几年,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以及原料苯或者环己酮下游产业链的发展★,中国有多套新建或者扩建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建成投产★。
2023年,中国己内酰胺的出口量为94358.76t,同比增长约97★.37%;出口额为15294★.65万美元,同比增长约83.35%。2022~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的出口情况见表5。
2023年,江苏省是最大的进口省份★,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60.41%,同比增长约409.01%;进口额约占进口总额的59.04%,同比增长约377.11%。其次是上海市★,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33★.47%,同比增长约3★.62%;进口额约占进口总额的33★.88%,同比下降约12★.06%。2022~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主要进口省市区见表3。
2022年,中国己内酰胺市场价格波动较大,1~7月市场价格在13400~14600元/吨的较高价位运行,8~12月市场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,在11600~12400元/t之间波动,全年平均价格为13108元/吨,其中最高价格为6月的14600元/t,最低价格为12月的11600元/t,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之间的差值为3000元/t。
2024年1~4月★,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,其中1月市场价格为13800元/t,同比增长约20★.00%;4月市场价格为13200元/t,同比增长约3★.94%。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★,随着市场调制作用的加强★,己内酰胺的市场价格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,正常情况下★,增减变化的幅度不会太大★。
中国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大都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。如山东能源兖矿鲁南化工、内蒙古庆丰、山东旭阳化工★、山东海力、山西兰花科技★、湖北三宁化工★、鲁西化工、恒逸石化、浙江巨化以及福建申远新材料等上游配套环己酮装置,山东旭阳化工、山东华鲁恒升化工、福建申远新材料★、中石化湖南石化、鲁西化工、河南平煤神马尼龙科技、山西阳煤太化新材料等配套下游锦纶6生产装置★。
2021年★,福建申远新材料20.0万吨/年★、内蒙古庆华集团20.0万吨/年、山东旭阳集团10★.0万吨/年、山东华鲁恒升化工30.0万吨/年★、山东能源兖矿鲁南化工30★.0万吨/年以及河南平煤神马尼龙科技8.0万吨/年装置建成投产;
2023年,福建永荣科技30.0万吨/年、山西阳煤太化新材料4.0万吨/年、中石化湖南石化30.0万吨/年以及福建申远新材料20.0万吨/年装置建成投产。
随着广西恒逸新材料、安徽中能化工、湖北三宁化工★、鲁西化工★、古雷石化、江苏海力化工等生产企业计划新建或者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,预计到2028年★,中国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800.0万吨/年,而届时的消费量只有约600.0万t,生产能力过剩。
中国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华东(包括山东省、浙江省和江苏省)、华北(包括河北省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)和华南(包括福建省)地区★,2023年这3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合计达到567★.0万吨/年,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3.51%。山东★、福建和河北这3个省份是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地,2023年的生产能力合计达到378★.0万吨/年★,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5.67%。
2023年,进料加工贸易是最大的进口贸易方式★,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65.61%,同比下降约162.71%;进口额约占进口总额的64.17%,同比增长约121★.87%。2022~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主要进口贸易方式见表4。
2023年,一般贸易方式的出口量约占总出口量的48★.64%,同比增长约70.43%;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48.83%★,同比增长约53.59%;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贸易方式的出口量约占总出口量的51★.35%,同比增长约132★.12%★;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51★.15%,同比增长约124.87%。2022~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主要出口贸易方式见表8★。
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有关数据显示★,2023年,中国己内酰胺的进口量为153755★.05t,同比增长约79★.65%★;进口额为22865.70万美元,同比增长约55.01%。2022~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的进口情况见表1★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四川尊龙人生就是博中国区,尊龙凯时人生就搏,尊龙凯时·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木业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00879号-1